第二篇(综合部、总站、综合加工厂、堆煤场)。
从油库出来,继续寻找。
高原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天晴。雨后,我们进入一个地面积水的院子。这个院子相当大,这里是综合部,就是二二一厂的综合后勤保障部门。这么大的院子,可以看出当年二二一厂的后勤规模很大,后勤保障的能力很强。
(相关资料图)
如今成了放羊的地方,堆了许多牧草,房前盛开着鲜花,鲜花与牧草争奇斗艳。
这个综合保障部门是由商业局管理。进大门的左手边就是商业局的大楼,当年的二二一厂相当于一个小政府,有完整的政府机构,比如商业局。可惜如今商业局的两层大楼的屋顶都没有了,这些都是中国唯一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基地的不可复制的历史遗产。
进大门的右手边,是原来的职工宿舍,如今还在用。拐一个大弯进入,看到一片红房子。
再往里走,就是二二一厂的粮库,这栋红色的粮库被保留了下来,其他的被拆了。
注意看,粮库前面是一个站台,铁路已经被拆了。我手扶的位置就是原来的站台的边缘,历史的沧桑跃然而上。
现在我向冷库走去。冷库是储藏冻肉的仓库。冷库前面也有站台,我站立的位置就是原来的路基和铁轨,铁轨已经被拆掉了。
后边这个仓库也破败了,这里也有站台,铁轨也被拆掉了。
当年综合部不仅负责二二一厂自己的后勤保障,包括在二二一厂内修建二二一厂内铁路和在厂外修建海晏至克土段铁路的铁十师两个团的后勤供应也由这里负责。
先到酒店住下,把行李放到酒店后继续寻找去。
继续寻找当年的铁路。这是火车总站,过去叫做加工场站,因为离加工厂区比较近。现在叫做总站,是因为住在厂外宿舍区的职工乘坐火车上班,在这里下车后,各自换乘汽车或者步行去往自己的工厂,看起来很简陋。
沿着铁路继续往前走,铁路在这里分叉再分叉,一共分成了三股铁道,往左手去往原来的老电厂;右手通往前些年海北州政府修的新电厂。
如今这个总站是一个参观景点,站台前有一条漂亮的公路,是后来修建的景观大道,大道通到一片水面前是丁字路口。
站在丁字路口,面向总站,背后隔着一片湿地就是总厂的厂部。
稍侧一些,换一个方向看看,身后一边是总厂的厂部,另一边是前几年新修的电厂。
原来的老电厂就在总厂的厂部的远方,铁路从总站的位置呈大C型大半径绕过总厂厂部通往旧电厂。冯国兴说铁十师四十六团进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有铁路了,但是不符合铁路建设标准,比如铁路歪歪扭扭,高低不平,半径太小,道砟太薄。所以铁十师重新修了一条铁路后,将原来的铁路废弃了。
我的对面是一个很长的高坡,据1958年入伍,时任技术员,后任国防科大教授的柳炳仁回忆,他们驻地就在那个山坡上。
就在那个很长的高高的山坡,据1962年入伍的上海老兵,后任中铁二十局副局长的冯国兴回忆,当年四十六团三营的营部、十连、九连、十一连、十二连的驻地依次在那个山坡上排开。冯国兴局长的回忆与柳炳仁教授的回忆基本上是一致的。
山坡上有综合加工厂区,看,这个厂房很漂亮吧?典型的六十年代的建筑风格。
这栋厂房,从这头看挺漂亮,铁路就从这个房头旁边通过,如今被拆掉了。
从正面看,哈,屋顶就要跨了!这是木材加工厂。这棵大戟不惧风寒顽强生长。
还是以这棵大戟为圆心,稍侧一些,在破屋顶的锯木房另一边,有两个圆柱子,那是干啥的呢?
那里原来是一个大门,如今只剩两根大圆柱了。两根大圆柱之间堆了煤,那里就是堆煤场?
站在煤堆上可以看到外面,原来的房基还在,已经被拆了,变成了草原,远处盛开着油菜花。
原中铁二十局副局长冯国兴回忆说:因为他入伍前就是上海交大预科的老师,是当年部队难得的知识分子,所以入伍后让他担任九连统计员,而且让他负责堆煤场铁路线的初步测量。
冯国兴说,堆煤场就在木材加工场旁边,通往堆煤场的那条铁路是九连修的。是由总站那条铁路主干线上修出来的一条岔线,和加工厂区的那条支线不是同一条铁路,位置比加工厂区那条支线稍微离总站远一点点。
冯国兴回忆说,他们九连驻地离加工厂区不到200米,连队的战士做好人好事,抽时间去加工厂帮忙,所以他印象深刻。那个堆煤场的铁路就是他们新修的。
好了,现在我们要离开这里,去寻找其他铁路遗址。
上一篇:煮毛豆,煮蔬菜,怎样才能保绿?需要「科技与狠活」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罗登巴赫,G 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
在7月6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对于大学生就业,要
缓解暑期供水不足谋道镇七里沟补水工程本月底完工---“目前,取水坝两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
同花顺数据中心显示,深科达7月10日获融资买入612 21万元,占当日买入
X 关闭
X 关闭